2014年10月23日 星期四

[竹雕如意筆擱]

筆擱,置於書房案頭,是書寫作畫時擱筆的文具,因太座揮翰臨池已久,所以就愛留意些奇巧的把件,分享兩件竹雕如意筆擱,中台灣工匠手工雕製。 
兩件竹雕如意,頭部呈彎曲回頭之狀基本不變,而柄端由直狀變為靈芝形與雲朵形,主體呈流線形,柄微曲呈S形類似於北斗七星的形狀,可嵌於底座造型各有喻意,大小2.5cm*8.5cm把玩起來各俱風趣。










【處處座之旁,率陳如意常】
這是乾隆皇帝當年所作詩句,
描述了在宮廷中隨處可見,琳琅滿目的如意盛景。
“如意”一詞出於印度梵語“阿娜律”,是自印度傳入的佛具之一。
“如意”,又稱“握君”,“執友”或“談柄”,由古代的笏和搔杖演變而來。
明清兩代,如意發展到鼎盛時期,它從實用品逐漸轉向變成一種藝術陳設品,供人們欣賞娛樂,因其精巧的工藝而廣為流行,以靈芝造型為主的如意更被賦予了吉祥驅邪的涵義。

日本秋田縣角館有個工藝稱為樺細工”,其實中國也有類似工藝稱為竹黃技藝
蘇富比秋拍時,「水松石山房藏珍玩專場──乾隆」專拍內的乾隆御製文房四寶及擺設品吸引了不少收藏家及投標者。
當中最特別的是一件乾隆御製,以竹黃製成的[九如靈芝圖如意]擺件,竹黃技藝始於乾隆一朝,是以竹材淡黃內層翻轉附貼木心施藝。



這把如意上便刻有乾隆御題的詩,
「文心德裕賦 禪意皎然詩 
    尚有天然節 全無側出枝 
    羅公術終幻 僧紹賜真宜 
    獨喜清談處 如逢君子時」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----《乾隆御題》銘


這首詩更被收錄於《乾隆御製詩集》內,寫於一七五六年四月,詩中提及多位乾隆欣賞的前朝先賢高僧,旨在「以古為鏡,鑒己照人」,藉此警示為君為臣者應有的處世治國之道。  
10.22.2014 VincentHsu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